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低位胆道梗阻是什么

2025.08.20 16:10

低位胆道梗阻是指胆道系统在肝脏下游的部分发生阻塞,通常发生在胆囊、胆管或十二指肠附近。这种情况会导致胆汁的正常流动受到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低位胆道梗阻的常见原因包括胆结石、肿瘤、炎症或外伤等。

在低位胆道梗阻的情况下,胆汁无法顺利排入肠道,可能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引发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引起的,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发黄。腹痛通常位于右上腹,可能伴随有放射至背部或右肩的疼痛。恶心和呕吐则是由于胆汁淤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若不及时处理,低位胆道梗阻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囊炎、胰腺炎或肝功能衰竭等。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

在面对低位胆道梗阻时,需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及时就医是关键,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医生通常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或MRI,来确认梗阻的原因及位置。其次,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病因而定,可能包括内镜下取石、手术切除肿瘤或胆道引流等。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油腻食物,以减轻胆道负担。定期随访和监测肝功能也是必要的,以防止潜在的并发症。了解低位胆道梗阻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对症状的敏感性,从而在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