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慢性颅内血肿怎么办

2025.08.11 14:18

慢性颅内血肿的处理方法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药物治疗缓解症状、手术清除血肿、康复治疗促进功能恢复、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慢性颅内血肿初期可能症状不明显,需定期监测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及瞳孔反应。若出现头痛加重、呕吐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动态观察血肿大小变化,指导后续治疗决策。

2.药物治疗缓解症状:针对头痛、水肿等症状,可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药物促进血肿吸收。镇痛药物需谨慎使用,避免掩盖病情进展。合并高血压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

3.手术清除血肿:若血肿体积较大或压迫重要脑组织,需考虑钻孔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时机需综合评估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后需预防感染并监测再出血风险。

4.康复治疗促进功能恢复:血肿吸收后可能存在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后遗症,早期介入针灸、推拿及功能训练可改善神经功能。康复计划需个体化制定,结合患者耐受度逐步调整强度。

5.定期复查评估疗效:治疗后需通过影像学及临床症状评估恢复情况,初期每1-3个月复查一次。长期随访有助于发现迟发性并发症,如脑积水或癫痫,及时干预可改善预后。

慢性颅内血肿患者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外伤。饮食宜清淡,控制血压及血糖在合理范围。出现异常症状如持续头晕或肢体无力,应立即就医复查。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