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汉坦病毒出血热是什么意思

2025.08.21 17:54

汉坦病毒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啮齿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咬伤传播给人类。这种疾病的特征是出现高热、出血倾向和多脏器损害,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汉坦病毒出血热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到2周内显现,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出血现象,如皮肤、粘膜出血,甚至内脏出血。患者还可能出现低血压、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汉坦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啮齿动物,如田鼠、家鼠等,感染者在清理鼠类栖息地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时,容易受到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环境卫生、避免与啮齿动物接触、使用防护装备等。

在面对汉坦病毒出血热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患者在医院接受支持性治疗,包括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同时,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抗生素,因为汉坦病毒是病毒性疾病,抗生素对其无效。对于高风险人群,如从事农业、林业、建筑等行业的工作人员,需特别注意个人防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了解汉坦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症状,能够提高警惕,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