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出血热的汉坦病毒是什么

2025.08.21 17:54

汉坦病毒是一种由汉坦病毒科引起的病毒,主要通过啮齿动物传播给人类。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常表现为高热、出血、肾功能损害等症状。在一些地区,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汉坦病毒感染引发的出血热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汉坦病毒感染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啮齿动物的排泄物、尿液和唾液。当人类接触到被污染的环境或直接接触到感染的动物时,就可能感染该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两周左右,随后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流感样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出血现象,如皮肤出血、内脏出血等,严重者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汉坦病毒感染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等。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观察和治疗。

在预防方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避免与啮齿动物接触,尤其是在已知汉坦病毒流行的地区,定期清洁和消毒居住环境,确保通风良好,减少啮齿动物的栖息地。尽量避免在野外露营或进行户外活动时接触到可能被污染的水源和土壤。对于高风险人群,如从事农业、林业和野外工作的人员,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感染风险。了解汉坦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