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瘫患者要注意什么

2025.08.01 08:56

脑瘫患者需注重日常康复训练以改善运动功能、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需坚持拉伸与体位管理、饮食需保证营养均衡且易消化避免呛咳、定期进行多学科随访评估调整干预方案、心理支持与社交融入需同步关注减少孤立感。具体分析如下:

1.日常康复训练以改善运动功能:脑瘫患者的核心干预手段是持续性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治疗增强肌肉力量与协调性,作业治疗提升精细动作能力,结合水疗或器械辅助刺激神经肌肉反馈。训练需个体化设计,强调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家庭成员的参与对巩固训练效果至关重要,需学习基础手法辅助日常练习。

2.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需坚持拉伸与体位管理:由于肌张力异常,长期固定姿势易导致关节变形。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使用支具或矫形器维持中立位。卧位时用枕头支撑肢体避免内旋或下垂,坐位时保持髋关节90度屈曲。夜间可使用分腿垫预防髋关节脱位,定时翻身避免压疮。

3.饮食需保证营养均衡且易消化避免呛咳: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需调整食物质地,选择糊状或软烂食物,进食时保持上半身直立,小口慢咽。营养师应参与制定高蛋白、高纤维食谱,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预防骨质疏松。严重吞咽困难者需鼻饲或胃造瘘,定期评估营养指标调整方案。

4.定期进行多学科随访评估调整干预方案:脑瘫的干预需神经科、康复科、骨科等多团队协作。每3-6个月评估运动功能进展,筛查脊柱侧凸或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药物方案如肌松剂需根据反应调整剂量,手术干预时机需严格评估。家长需记录异常症状如癫痫发作供医生参考。

5.心理支持与社交融入需同步关注减少孤立感:脑瘫患者易因行动受限产生自卑情绪,需通过游戏治疗或艺术表达疏导压力。鼓励参与适龄集体活动,社区可改造无障碍设施促进参与。家庭成员应避免过度保护,培养自主决策能力,同时关注照料者的心理状态以避免倦怠。

脑瘫的长期管理需建立个性化档案,动态记录功能变化与干预效果。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或强制矫正动作,沟通时保持耐心与正面鼓励。环境改造需减少尖锐物品,地面防滑处理。突发高热或异常痉挛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等诱因。照料者需掌握急救技能如海姆立克法应对窒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