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是什么病

2024.10.13 00:47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会使得骨质丢失加速。营养摄入不均衡,如长期缺乏钙、维生素D等,也会影响骨代谢。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都可能诱发骨质疏松。当患上骨质疏松后,患者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会逐渐出现乏力、腰背疼痛,之后可能容易发生脆性骨折,轻微的外力作用比如摔倒、咳嗽等都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骨质疏松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健康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还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适度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戒烟限酒。如果存在相关疾病需要使用可能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时,要密切关注骨密度变化。通过提高对骨质疏松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带来的危害,维护骨骼健康和身体的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