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内分泌科

骨质疏松是什么疾病

2024.09.06 17:53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从更深入的角度来看,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加速骨质流失。营养缺乏,如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以及某些疾病和药物的影响,都可能诱发骨质疏松。当骨质疏松发生时,骨骼的强度和韧性下降,轻微的外力作用,甚至日常活动如打喷嚏、弯腰等都可能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柱、髋部、腕部等。这些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骨质疏松的危害不容小觑。可能导致身高变矮、驼背等骨骼畸形,影响外观和身体的平衡能力。长期的骨痛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而且,一旦发生严重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会使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骨质疏松,要高度重视,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和干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保持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同时,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包括补充钙剂、维生素D以及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以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