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电图ST-T改变是什么意思

2025.01.07 17:53

心电图ST-T改变是指在心电图中,ST段和T波的形态、位置或持续时间发生异常变化。这些改变通常反映了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或其他心脏病理状态。ST段的抬高或下降、T波的倒置或平坦化等都是常见的ST-T改变,临床上往往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相关。

ST-T改变的机制多种多样,主要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当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会受到影响,导致ST段的改变。比如,心肌缺血时,ST段可能会出现抬高或下降,反映了心肌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的异常。某些药物、代谢紊乱或电解质失衡也可能导致ST-T改变。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ST-T改变的意义,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解读ST-T改变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ST-T改变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脏病的存在,某些生理状态如运动、情绪波动等也可能导致心电图的变化。其次,ST-T改变的性质和程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轻微的改变可能并不代表严重的心脏问题,而明显的改变则可能提示急性心肌缺血或其他危急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也会影响ST-T改变的解读。医生在评估ST-T改变时,应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尤其是有心脏病风险的患者,能够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