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确诊

2025.03.07 20:05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病史和危险因素评估,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表现: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感染症状。心脏方面可能出现新出现的心脏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提示瓣膜受累。部分患者可出现栓塞现象,如皮肤瘀点、指趾甲下出血、Osler结节等。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这些临床表现虽非特异性,但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可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血培养结果:血培养是确诊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检查。应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多份血标本进行培养,以提高阳性率。典型表现为持续性菌血症,培养出致病微生物。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血培养阳性结果不仅可明确诊断,还可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初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瓣膜赘生物、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病变。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更清晰地显示赘生物的大小、位置和活动度,以及瓣膜损害程度。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4.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提供辅助信息。血常规检查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症指标通常升高。肾功能检查可能发现肾功能损害,提示栓塞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尿常规检查可能发现血尿或蛋白尿。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虽非特异性,但可为诊断提供支持性证据。

5.病史和危险因素评估:详细询问病史和评估危险因素对诊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至关重要。应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牙科操作、手术、静脉药物使用等可能导致菌血症的病史。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脏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等。还应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等易感因素。这些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诊断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治疗方面,应根据病原体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同时,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