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怎么做心脏间隔缺损封堵术

2025.01.03 15:25

心脏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段修复心脏缺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术前评估、导管插入、缺损封堵装置植入、术后监测和随访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1.术前评估:在进行心脏间隔缺损封堵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CT等,以确定缺损的类型、大小及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评估过程中还会考虑患者的年龄、合并症以及手术风险等因素,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前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

2.导管插入:手术通常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医生会在患者的股动脉或股静脉处插入导管。通过影像引导,导管被送至心脏内,定位到缺损部位。此过程需要高度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导管的准确放置,避免对周围血管和组织的损伤。导管插入后,医生会进行造影检查,以确认缺损的具体位置和大小,为后续的封堵装置植入做好准备。

3.缺损封堵装置植入:在确认缺损位置后,医生会通过导管将封堵装置送入心脏。该装置通常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能够有效封闭缺损,防止血液异常流动。医生会仔细观察装置的展开情况,确保其完全覆盖缺损,并与心脏壁良好贴合。此步骤需要精确的操作,以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术后监测:手术完成后,患者会被转移到监护室进行术后监测。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或装置移位等。术后监测的时间通常为数小时到数天,具体视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监测期间,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调整,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5.随访管理: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评估心脏功能和封堵装置的情况。随访通常包括心脏超声检查和临床评估,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判断装置的稳定性和患者的恢复情况。患者还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管理,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促进心脏健康的恢复。

在手术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收益,确保心理准备。术后应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不良饮食,以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