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中医怎么治疗痛经快速

2025.09.29 12:08

中医治疗痛经快速的方法包括艾灸关元穴、服用温经汤、按压三阴交、饮用红糖姜茶、中药热敷小腹。具体分析如下:

1.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是调理冲任二脉的重要穴位。艾灸时以温热感渗透皮肤为度,每次持续15-20分钟,能有效驱散胞宫寒气,改善经血瘀滞。寒凝血瘀型痛经多见小腹冷痛、经色暗紫,艾灸后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疼痛可明显减轻。操作时注意避免烫伤,月经前3天开始效果更佳。

2.服用温经汤:本方由吴茱萸、当归、川芎等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效。适用于经期小腹冷痛、手足不温者。煎服时加生姜三片,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用3-5天。药后需避风寒,忌食生冷。此方通过温暖胞宫、化解血块,使经血排出顺畅,疼痛自然缓解。

3.按压三阴交:该穴位于内踝尖上三寸,是肝脾肾三经交汇处。拇指垂直按压至酸胀感,持续3-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能调畅气血、疏肝解郁,对气滞血瘀型痛经尤为有效。经期每日按压2-3次,配合深呼吸可增强止痛效果。注意力度适中,皮肤破损时禁用。

4.饮用红糖姜茶:取生姜5片与红糖30克煮沸,趁热饮用。生姜辛温发散,红糖补血活血,两者协同可温暖中焦、化散胞宫寒气。适用于经期畏寒、面色苍白者。每日1-2杯,从经前3天开始饮用至经期结束。饮用后以微微汗出为佳,阴虚内热者慎用。

5.中药热敷小腹:将小茴香、艾叶等药材炒热布包,敷于下腹20分钟。热量通过皮肤传导至胞宫,能扩张局部血管,促进瘀血排出。操作时温度以皮肤耐受为限,每日1-2次。热敷后需保暖避风,皮肤过敏或经量过多者不宜。

痛经期间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温热,忌食冰品及辛辣刺激之物。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注意腰腹部保暖,规律作息有助于预防痛经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