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手术后心律失常怎么回事

2025.01.02 14:38

心脏手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心肌损伤、心脏结构改变、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具体分析如下:

1.电解质紊乱:心脏的正常电活动依赖于各种电解质的平衡,如钾、镁等。术后患者可能由于饮食摄入不足、利尿药物使用等原因导致电解质紊乱。例如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异常,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从而引发心律失常。患者应及时补充缺失的电解质,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静脉输注电解质溶液来纠正。

2.药物影响:术后使用的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比如洋地黄类药物,使用过量时可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使细胞内钙超载,导致心律失常。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密切监测血药浓度,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心肌损伤: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心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受损的心肌细胞电活动不稳定,容易形成异常的电冲动或传导阻滞。这就需要在手术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心肌损伤,术后给予心肌营养支持,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

4.心脏结构改变:心脏手术可能改变心脏原有的结构,如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内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心房、心室的压力和容积改变,心脏传导系统受到牵拉或压迫等,都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这种情况下需要密切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情况,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5.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手术创伤和术后的应激状态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或迷走神经张力改变。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肌自律性增高、不应期缩短,容易引发心律失常。患者术后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必要时可使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

患者在心脏手术后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等指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