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倾倒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2025.01.07 17:53

倾倒综合征,又称为倾倒症,是一种常见于接受胃部手术如胃切除或胃旁路手术患者的消化系统疾病。这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在进食后,患者会感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等,通常在进食后短时间内出现,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倾倒综合征的发生与胃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密切相关。手术后,胃的容量和排空速度发生了显著变化,食物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小肠,导致小肠内的渗透压急剧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患者在进食后,尤其是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时,容易出现症状。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速胃排空,导致小肠内的渗透压急剧升高,刺激肠道,引发不适。倾倒综合征还可能与患者的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为了缓解症状,患者通常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低糖、低脂肪的食物,并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以减轻胃肠负担。

在管理倾倒综合征时,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的选择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首先,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选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消化。其次,进餐时应尽量放慢速度,细嚼慢咽,减少一次性进食的量,避免过饱。餐后应避免立即躺下或进行剧烈活动,以防止症状加重。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支持。定期随访医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能够有效控制倾倒综合征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