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感觉性失语症

2025.08.05 15:13

感觉性失语症是一种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在理解语言方面存在困难,尽管其发音和语法结构通常保持正常。这种失语症通常与大脑的特定区域受损有关,尤其是位于左半球的颞上回和角回区域。这些区域负责语言的理解和处理,因此当这些区域受到损伤时,患者在听、读和理解语言时会遇到显著的障碍。

感觉性失语症的患者通常能够流利地说话,语速正常,语调自然,但所说内容通常缺乏意义,甚至可能出现无关的词汇或句子。这种现象被称为空洞言语,患者可能会使用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词汇,导致交流困难。尽管患者在表达上看似流利,但在理解他人说话时却常常感到困惑,无法准确把握对方的意图和信息。这种失语症的成因多与中风、脑外伤、肿瘤或其他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有关。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通常需要结合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语言理解能力。

在应对感觉性失语症时,沟通方式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与患者交流时,应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复杂的句子结构和抽象的概念。同时,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来处理信息,避免急于插话或打断。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如图片、手势或书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交流内容。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创造一个包容和理解的环境,有助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逐渐适应和改善语言能力。对于感觉性失语症的患者而言,耐心、理解和积极的沟通方式将有助于其在语言交流中重拾信心,促进康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