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动脉栓塞

2025.01.07 17:53

动脉栓塞是指血液中的栓子如血栓、脂肪、空气或其他物质阻塞了动脉血管,导致血流受阻,进而影响到相应器官或组织的供血。这种情况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常见于心脏、脑部和四肢等重要部位。

动脉栓塞的成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动脉硬化、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等。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壁因脂质沉积而变厚,导致血管腔变窄,血流不畅,形成血栓。心房颤动则可能导致心脏内形成血栓,随血液循环进入动脉,造成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栓子可能脱落并随血液流动至动脉,造成急性栓塞。临床表现因栓塞部位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剧烈疼痛、肢体麻木、功能障碍等。若栓塞发生在脑部,可能引发中风,表现为偏瘫、言语不清等;若发生在心脏,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及时识别和处理动脉栓塞至关重要。

在预防和管理动脉栓塞时,患者需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盐分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比例,有助于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体重,增强心血管健康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对于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定期监测和控制这些指标非常重要。戒烟限酒,避免久坐不动,适时活动,能够有效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若有心房颤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以降低栓塞的发生率。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医疗急症,了解其成因、症状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降低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