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卒中后的脑心综合征

2025.08.12 14:34

脑卒中后的脑心综合征是指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出现的一系列心脏功能异常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现象。这种综合征的发生与脑卒中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密切相关,尤其是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可能受到显著影响,表现为心率失常、心脏收缩功能下降等症状,进而增加了心脏病发作和死亡的风险。

脑卒中后,患者的生理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波动等问题。脑卒中后可能伴随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也会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变化,包括心肌肥厚、心室重塑等,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常常表现出心电图异常,甚至心律失常,增加了心脏并发症的风险。脑卒中后的心脏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管理脑卒中后的脑心综合征时,需特别关注患者的心脏健康。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及时识别心脏功能异常是关键。同时,合理的康复训练和适当的药物干预也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心脏和脑部的恢复。心理支持同样不可忽视,焦虑和抑郁情绪可能加重心脏负担,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是必要的。脑卒中后的脑心综合征需要多学科的协作与综合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