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卒中后的脑心综合征

2024.08.21 15:51

脑卒中后的脑心综合征是指急性脑卒中引发的心脏损伤及功能障碍。

脑心综合征是急性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发生脑卒中时,尤其是脑部的严重病变,会导致神经功能出现紊乱,这种紊乱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等多种途径影响到心脏的正常功能。一方面,脑部病变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大量释放,这些物质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等,比如出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等表现。另一方面,脑卒中后引发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也会使心脏的节律和收缩功能受到干扰。脑部损伤后引发的炎症反应等也可能参与到心脏功能的改变中。

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复杂性和危险性。心脏的异常可能进一步加重脑部的缺血缺氧状态,影响脑卒中的恢复和预后,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脏事件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对于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脑部病变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心脏功能的变化。及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脑心综合征。通过综合治疗,包括稳定心脏功能、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血等措施,来减轻心脏损伤对脑卒中患者的不利影响,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存率。认识和重视脑心综合征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全面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