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被称为化学性肝损伤

2025.03.06 10:21

化学性肝损伤是指由化学物质引起的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这类损伤通常由外源性或内源性化学物质引起,包括药物、工业化学品、环境毒素以及某些代谢产物。化学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的肝功能异常到严重的肝坏死甚至肝衰竭不等。

化学性肝损伤的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直接肝毒性和间接肝毒性。直接肝毒性是指化学物质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导致细胞膜破坏、线粒体功能障碍或细胞凋亡。间接肝毒性则涉及化学物质通过代谢产物或免疫反应间接损害肝脏。例如,某些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代谢物可以与肝细胞内的蛋白质或DNA结合,引发氧化应激或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肝细胞损伤。化学性肝损伤还可能通过干扰胆汁分泌、影响肝血流量或引发炎症反应等途径导致肝脏损害。

预防和应对化学性肝损伤需要多方面的注意。首先,在使用药物或接触化学物质时,应严格遵循安全剂量和使用规范,避免过量或长期暴露。其次,对于已知具有肝毒性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肝损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酗酒,也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对于已经出现化学性肝损伤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停用或更换药物、使用保肝药物或进行肝移植等。化学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肝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