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难产大出血怎么办

2025.04.10 08:07

难产大出血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包括迅速启动多学科团队协作、确保呼吸道通畅和氧气供应、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使用药物控制出血、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迅速启动多学科团队协作:难产大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产科医生、麻醉师、护士和血库人员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团队应迅速评估病情,制定抢救方案,并明确分工。产科医生负责主导抢救,麻醉师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护士执行医嘱并监测病情,血库人员及时提供血液制品。多学科协作能够提高抢救效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2.确保呼吸道通畅和氧气供应:大出血可能导致患者休克,影响呼吸功能。抢救过程中,首先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大出血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减少,需迅速建立两条或以上大口径静脉通道,快速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首选平衡盐溶液或生理盐水,必要时输注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监测血压、心率和尿量,评估补液效果,避免过度补液导致肺水肿或心力衰竭。

4.使用药物控制出血: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可使用药物控制出血。常用药物包括缩宫素、麦角新碱和前列腺素类药物,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或维生素K。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止血效果。

5.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若药物和保守治疗无法控制出血,需立即进行手术干预。常见手术包括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压迫缝合术或子宫切除术。手术应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时进行,术前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获益,术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

难产大出血的抢救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快速反应和团队协作。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同时,加强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预防难产和大出血的发生,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