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2.03 11:23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胃部手术、胆囊疾病、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等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幽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是控制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的排空,并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回胃。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就容易反流至胃内。可能是由于幽门括约肌松弛,其松弛的原因包括年龄增长、某些药物的影响等。例如长期服用氨茶碱等药物可能会影响幽门括约肌的正常收缩功能。在治疗相关疾病时,尽量选择对幽门括约肌功能影响小的药物替代。

2.胃部手术:胃部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等,改变了胃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幽门的完整性被破坏,胆汁就失去了阻止其反流的天然屏障,从而容易反流至胃内。这种情况下,术后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从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以减轻胃部负担,减少胆汁反流的影响。

3.胆囊疾病: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等,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时,胆汁不能顺利排入十二指肠,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淤积并可能逆流进入胃部。胆囊炎患者的胆囊壁增厚、水肿,影响胆汁的储存和排放。对于胆囊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采用药物溶石、手术取石等方法,恢复胆囊正常功能。

4.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暴饮暴食、进食过多油腻食物、过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蠕动和排空功能。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胃部压力升高,促使胆汁反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是关键,应规律进餐,少食多餐,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5.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可导致胃肠激素分泌失调,胃排空延迟,幽门括约肌松弛等一系列变化,从而促使胆汁反流。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可通过运动、冥想、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饭后立即平卧,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以减少夜间胆汁反流的发生。同时,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