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为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

什么是月经紊乱

2025.04.29 08:07

月经紊乱是指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出现异常变化,偏离正常生理规律的状态。正常月经周期通常为21-35天,经期持续2-7天,经量在20-80毫升之间。当这些指标出现明显波动,如周期过短或过长、经期延长或缩短、经量过多或过少,即可定义为月经紊乱。这一现象可能由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其性质。

月经紊乱的成因复杂多样。生理性因素包括青春期卵巢功能未成熟、围绝经期激素水平波动、产后恢复期或哺乳期等特殊生理阶段。病理性原因涉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子宫内膜病变、垂体瘤等内分泌或器质性疾病。环境改变、精神压力、过度节食、剧烈运动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月经失调。部分药物如紧急避孕药、抗凝剂、精神类药物同样可能引发月经异常。典型表现包括周期短于21天或超过35天、非经期出血、经期超过10天、经血量大到每小时浸透卫生巾等。

出现月经紊乱需及时记录月经日记,包括周期天数、出血持续时间、经量变化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调节周期,尤其要警惕长期无排卵性出血可能引发贫血或子宫内膜病变。建议进行基础体温测定、性激素六项、妇科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体重过轻或过重者需通过科学方式调整体脂率。持续性月经紊乱超过3个月,或伴有严重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必须尽快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