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得了骨髓炎需要截肢吗

2025.08.06 17:32

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并不一定需要截肢。在许多情况下,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和其他保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并保留肢体功能。若感染严重且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出现了不可逆的骨骼损伤,截肢可能成为必要的选择。

骨髓炎是一种骨髓的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感染可能源于外伤、手术后并发症或血液传播。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进行治疗,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疗程。手术清创可以去除感染的组织,帮助骨骼愈合。在某些情况下,骨移植或其他重建手术也可能被考虑,以恢复骨骼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慢性骨髓炎,可能需要多次手术和长期的随访治疗。只有在感染无法控制、骨组织严重坏死或出现其他并发症时,截肢才会被考虑。

在治疗骨髓炎的过程中,患者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感染扩散。同时,定期复查和影像学检查对于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避免随意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加速康复。若出现发热、疼痛加重或伤口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处理。对于有糖尿病或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控制基础疾病的状态也十分重要,以降低感染风险。骨髓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及时的医疗干预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是成功康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