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为何会有放射性肠炎

2024.12.05 08:18

放射性肠炎是由于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而引起的肠道并发症。

在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中,肠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线照射。正常的肠黏膜对放射线较为敏感,放射线会破坏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细胞的增殖、修复功能受损。小血管也会受到损伤,引起血管内膜炎,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进而影响肠道的血液供应。这一系列的改变会导致肠道黏膜出现炎症、溃疡、出血等病理变化,随着放射剂量的累积和时间的推移,肠道的损伤逐渐加重,就会发展为放射性肠炎。而且,个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异、放射治疗的总剂量、照射范围、照射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几率和严重程度。例如,放射剂量越大、照射范围越广,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可能性就越高。

对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要注意一些事项来降低放射性肠炎的发生风险。在放射治疗期间,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强肠道黏膜的修复能力。同时,要注意避免肠道感染,保持肛周清洁,因为感染会加重肠道的损伤。如果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肠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