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甲型肝炎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2025.10.09 17:11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后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黄疸等症状,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但需注意饮食调理以促进肝脏修复。

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急性期需选择低脂、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减轻肝脏负担。蛋白质摄入宜适量,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豆腐、鱼肉,避免过量加重肝脏代谢压力。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及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修复肝细胞,但需彻底清洗或去皮,防止病毒残留。避免生食海鲜、未煮熟的肉类,杜绝酒精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肝功能。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膳食纤维和健康脂肪,如燕麦、坚果,但需控制总量。

注意事项包括严格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防止家庭内传播。食物需充分加热,饮用水煮沸,杜绝生冷污染风险。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的场所,饭前便后规范洗手。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观察恢复情况。若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模糊等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手段,高危人群可咨询医生补种甲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