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甲型肝炎是什么病

2024.12.16 15:14

甲型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如果水源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饮用后就可能被感染。另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尤其是未煮熟的海产品,如毛蚶等贝类,也容易感染甲肝。感染甲肝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在疾病的前驱期,患者可能会有发热、畏寒、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感冒或者胃肠道疾病。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不过,甲型肝炎大多为急性自限性疾病,这意味着在不进行特殊治疗的情况下,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也能够将病毒清除,肝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一般预后良好,很少转为慢性肝炎。但在患病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身体恢复。

甲型肝炎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儿童和青少年是甲型肝炎的易感人群,不过感染后通常症状相对较轻,恢复也较快。在预防方面,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例如,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能够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另外,接种甲型肝炎疫苗是预防甲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甲型肝炎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在甲型肝炎流行的地区或者对于高危人群,如食品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甲型肝炎的发病率。同时,在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期间,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患者的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也有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