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胎停造成凝血功能障碍怎么办

2025.05.07 10:03

胎停造成凝血功能障碍需及时抗凝治疗、补充凝血因子、监测凝血指标、预防出血并发症、调整治疗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抗凝治疗:胎停后凝血功能障碍常表现为高凝状态,需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用药期间需严格监测凝血功能,避免过量导致出血风险。抗凝治疗需持续至凝血指标恢复正常,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2.补充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缺乏时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补充。严重纤维蛋白原降低者可针对性补充纤维蛋白原制剂。补充前需评估凝血功能,避免过量输注加重血栓风险。

3.监测凝血指标:动态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指标。D-二聚体持续升高提示纤溶亢进或血栓风险,需及时干预。纤维蛋白原低于阈值需补充,血小板减少时需排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预防出血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易导致黏膜、内脏或术后出血。需避免创伤性操作,必要时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出现出血倾向时立即停用抗凝药物,并采用局部压迫或止血药物处理。

5.调整治疗方案:根据凝血指标变化及临床表现个体化调整治疗。高凝期以抗凝为主,纤溶亢进期需抑制纤溶。合并感染或休克时需综合处理原发病,避免凝血恶化。

胎停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需多学科协作,早期识别并干预可降低不良结局风险。治疗过程中需平衡血栓与出血风险,动态评估疗效,确保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