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孕妇凝血功能障碍怎么办

2025.04.28 17:44

孕妇凝血功能障碍需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及时补充凝血因子、避免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出血并发症、必要时终止妊娠。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孕妇凝血功能障碍需定期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动态评估凝血状态。异常结果提示凝血功能恶化,需调整治疗方案。监测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高危病例需每日甚至实时监测。

2.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根据凝血指标缺乏情况针对性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纤维蛋白原低于1克每升时需优先补充冷沉淀。补充剂量需结合孕妇体重及凝血功能改善情况调整,避免过量导致血栓风险。

3.避免使用抗凝药物:妊娠期间禁用华法林等抗凝药,肝素也需谨慎使用。必须抗凝治疗时选择低分子肝素,并严格监测凝血功能。药物剂量需个体化,分娩前24小时需停药以防产时出血。

4.预防出血并发症:重点防范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危急情况。产前备足血制品,建立静脉通路。分娩时避免产道损伤,必要时行剖宫产。产后持续观察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及时处理宫缩乏力。

5.必要时终止妊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不可控出血或胎儿窘迫时,需考虑终止妊娠。决策需综合孕周、胎儿存活能力及孕妇生命体征,优先保障孕妇安全。终止妊娠后仍需持续纠正凝血功能直至稳定。

凝血功能障碍的孕妇需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产科、血液科及麻醉科共同制定方案。治疗核心是维持凝血平衡,既要控制出血风险,又需警惕血栓形成。动态评估与个体化干预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