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力衰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5.03.07 20:04

急性心力衰竭主要由心脏疾病、高血压、肺部疾病、感染和药物或毒物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疾病: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肌损伤或功能障碍,使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从而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反应,心包炎是心包膜的炎症,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2.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和心脏扩大,最终引发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使心脏在泵血时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长期下来会导致心肌疲劳和功能减退,严重时可能突然发生心力衰竭。

3.肺部疾病:严重的肺部疾病,如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增加右心负担,导致右心衰竭,进而引发急性心力衰竭。肺栓塞是肺动脉被血栓阻塞,导致右心负荷急剧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通过长期缺氧和肺动脉高压影响心脏功能。

4.感染:严重的全身感染,如败血症,会导致心肌抑制和血管扩张,从而引发急性心力衰竭。感染过程中释放的炎症介质会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力,同时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脏负担加重。

5.药物或毒物:某些药物或毒物,如过量使用洋地黄类药物、酒精中毒等,会直接损害心肌或影响心脏功能,导致急性心力衰竭。洋地黄类药物过量会引起心律失常和心肌抑制,酒精则通过直接毒性作用和代谢产物影响心肌细胞功能。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除了上述原因外,其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诱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早期干预和积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