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脑损伤如何进行饮食护理

2025.08.11 14:18

颅脑损伤后饮食护理需保证营养均衡易消化、控制钠盐摄入预防水肿、增加膳食纤维促进排便、少量多餐避免呛咳、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促进修复。具体分析如下:

1.保证营养均衡易消化:颅脑损伤患者消化功能可能减弱,需选择高蛋白、低脂、易吸收的食物如鱼肉、蛋羹、豆浆等。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胃肠负担。食物应煮至软烂,必要时制成糊状或流食。

2.控制钠盐摄入预防水肿:过量钠盐可能加重脑水肿,每日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烹饪时用醋、香料替代部分盐分。监测尿量及水肿情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3.增加膳食纤维促进排便:长期卧床易导致便秘,每日需摄入不少于25克膳食纤维。选用燕麦、南瓜、绿叶蔬菜等,搭配适量饮水软化粪便。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腹胀风险。

4.少量多餐避免呛咳:吞咽功能障碍者需分5-6餐进食,每餐量不超过200mL。进食时保持坐位或半卧位,细嚼慢咽,必要时使用增稠剂调整食物质地。密切观察进食过程,预防误吸。

5.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促进修复: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修复,维生素C和锌可加速伤口愈合。多食新鲜果蔬如猕猴桃、胡萝卜,适量补充坚果、动物肝脏。避免过量补铁,以免加重氧化应激。

颅脑损伤患者饮食需根据个体恢复阶段动态调整,定期评估营养指标。出现呕吐、腹泻等异常需立即调整饮食方案。严格遵医嘱配合管饲或静脉营养支持,避免自行使用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