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做肠镜后大便出血怎么回事

2024.12.03 11:33

做肠镜后大便出血可能是肠镜检查损伤肠道黏膜、本身存在肠道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术后饮食不当、剧烈运动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肠镜检查损伤肠道黏膜:肠镜检查过程中,肠镜可能会对肠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擦伤或损伤,从而引起大便出血。这种情况较为常见,一般出血量较少。通常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恢复,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有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

2.本身存在肠道疾病: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痔疮、肛裂、肠息肉、肠炎、肠道肿瘤等疾病,肠镜检查可能会刺激这些病变部位,导致出血。例如痔疮患者,肠镜的进出可能会擦破痔核表面的黏膜引起出血。对于这类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痔疮可采用坐浴、涂抹药膏等方式缓解症状,肠道肿瘤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

3.凝血功能异常:若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肠镜检查后的微小创口可能会因凝血不佳而持续出血。这就需要对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进行排查,如是否是血液系统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导致的。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等。

4.术后饮食不当:肠镜检查后如果进食了辛辣、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出血。术后应遵循医嘱进食,初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随着肠道功能的恢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5.剧烈运动:肠镜检查后短时间内进行剧烈运动,会增加腹压,影响肠道的恢复,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再次受损出血。检查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等,可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等。

在肠镜检查后,要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出血量等情况,如果出血量大、持续时间长或者伴有腹痛、头晕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术后护理,包括饮食、休息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