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做小肠镜后大便出血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小肠镜检查后大便出血可能是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原有疾病加重、凝血功能异常、操作不当、感染等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黏膜损伤:小肠镜检查过程中,肠镜可能会对肠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摩擦、牵拉等机械性损伤,导致黏膜破损出血。这种情况较为常见,通常出血量不会太大,多可自行停止。如果出血量较多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进行止血等处理。

2.肠道原有疾病加重:若患者本身存在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溃疡、息肉等,小肠镜检查可能会刺激病变部位,使原有的病情加重,从而引发出血。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原有疾病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

3.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自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时,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即使是小肠镜检查这种相对较小的创伤,也可能导致出血不易止住。需要对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并纠正。

4.操作不当:如果小肠镜检查操作不够熟练或操作过程中动作粗暴,可能会对肠道造成较大的损伤,进而引起出血。这需要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来避免。

5.感染:检查后如果发生肠道感染,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可导致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会引起出血。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在小肠镜检查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休息。饮食上先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和出血量等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