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什么是子宫内膜脱落

2025.04.16 11:03

子宫内膜脱落是指女性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剥落并伴随出血的过程。这一现象是女性生殖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一部分,通常发生在未受孕的情况下。子宫内膜脱落的目的是为新的月经周期做准备,确保子宫内膜在必要时能够为受精卵提供适宜的着床环境。

子宫内膜脱落的机制与激素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段,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促使子宫内膜增厚,为可能的受精卵着床做准备。如果卵子未受精,黄体退化,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血管收缩,组织缺血坏死,最终剥落并伴随出血,形成月经。这一过程通常持续3至7天,出血量因人而异。子宫内膜脱落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是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标志,任何异常都可能提示潜在的妇科问题。

在关注子宫内膜脱落时,需要注意月经周期的规律性、出血量以及伴随症状。月经周期过短或过长、出血量过多或过少、痛经严重或伴有异常分泌物,都可能是子宫内膜异常的信号。子宫内膜脱落异常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有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压力,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是维护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