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下肢静脉栓塞是什么病

2025.01.07 17:53

下肢静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指下肢静脉内形成血栓,导致血液流动受阻,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这种病症通常与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血液凝固性增加以及静脉壁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下肢静脉栓塞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包括长期卧床、手术后恢复期、肥胖、吸烟、口服避孕药等。患者常常会感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或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溃疡或色素沉着。确诊通常需要通过超声波检查、CT扫描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血栓的存在及其位置。治疗方面,早期干预至关重要,通常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或手术取栓等方法。通过合理的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血栓的扩展,恢复下肢的血液循环,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在预防下肢静脉栓塞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首先,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长期坐着或站立的人群,建议定期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控制饮食中的脂肪和糖分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手术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弹力袜或进行药物预防,以降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了解下肢静脉栓塞的相关知识,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该病的发生风险,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