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电测听结果应该怎么看的

2025.10.20 17:59

电测听结果主要观察听力阈值变化、判断听力损失类型、分析听力曲线特征、评估听力损伤程度、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听力阈值变化:电测听报告中最基础的数据是各频率的听力阈值,单位为分贝。正常听力阈值一般在25分贝以内,若阈值升高则提示存在听力下降。需注意不同频率的阈值差异,高频下降常见于老年性或噪声性聋,低频下降可能提示传导性问题。

2.判断听力损失类型:通过气导与骨导阈值对比可区分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或混合性聋。气导阈值异常而骨导正常为传导性聋,两者均异常且无气骨导差为感音神经性聋,两者均异常但存在气骨导差则为混合性聋。

3.分析听力曲线特征:听力曲线形态对诊断有重要提示。平坦型曲线可能为全身性疾病或药物性聋,陡降型多见于噪声性聋,上升型可见于梅尼埃病早期。不对称曲线需警惕听神经瘤等占位病变。

4.评估听力损伤程度:根据平均听阈将听力分为轻度26-40分贝、中度41-60分贝、重度61-80分贝和极重度80分贝以上。损伤程度直接影响干预方案选择,如助听器或人工耳蜗适配。

5.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需考虑耳鸣、眩晕等伴随症状,以及噪声暴露史、耳毒性药物使用史、家族遗传史等。突发性聋需紧急处理,缓慢进展的听力下降可能与慢性病相关。

电测听需在隔音室内进行,测试前避免接触强噪声。检查前48小时不宜使用耳毒性药物。测试结果需与纯音测听、声导抗等其他检查相互印证。报告解读应避免孤立分析单次结果,需动态观察阈值变化趋势。对儿童或配合困难者可采用行为测听法辅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