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自免性肝炎是什么疾病

2025.08.20 16:10

自免性肝炎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主要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引起,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肝细胞,进而引发肝脏炎症和损伤。这种疾病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在年轻女性中更为常见。自免性肝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及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自免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区不适等。部分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衰竭。诊断通常依赖于血液检查,检测特定的自身抗体,如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核抗体ANA,同时结合肝功能测试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面,通常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调节药物,以控制免疫反应,减轻肝脏炎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对自免性肝炎患者至关重要。应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保持均衡饮食,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同时,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饮酒和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理状态,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锻炼有助于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但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疲劳。了解自免性肝炎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疾病管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