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简述狂犬病的特异性防治原则

2025.08.21 17:54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命性疾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特异性防治原则包括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使用,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对于已经被疑似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的个体,尽早进行处理和接种是关键。

狂犬病的防治首先依赖于对潜在暴露的及时评估和处理。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伤口,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随后,应尽快就医,接受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疫苗接种通常分为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基础免疫通常在暴露后尽快进行,而加强免疫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可以提供被动免疫,迅速中和体内的病毒,尤其是在高风险暴露的情况下。了解和识别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高风险动物的行为习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在防治狂犬病的过程中,注意事项不可忽视。首先,接种疫苗的时机至关重要,延误接种可能导致病毒在体内复制,从而增加发病风险。其次,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确保其来源正规且有效。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建议进行预防性接种,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公众教育和宣传也是防治狂犬病的重要环节,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与野生动物的接触,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强狂犬病的监测和控制,推动疫苗接种和动物管理,确保公共卫生安全。通过综合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保护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