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潜血是怎么回事

2024.12.16 16:52

尿潜血是指在尿液中检测到微量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但肉眼无法看到血液的现象。这种情况通常通过尿液分析或尿沉渣检查发现,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尤其是泌尿系统的病变。尿潜血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它常常是身体某些潜在疾病的警示信号。

尿潜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肿瘤、肾脏疾病等有关。例如,尿路感染可能导致膀胱或尿道的炎症,从而引起尿潜血;肾结石在通过尿道时可能损伤组织,也会导致出血。某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能影响肾脏的功能,导致尿潜血的出现。某些药物、剧烈运动或生理周期等因素也可能暂时性地引起尿潜血。当发现尿潜血时,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具体的病因。

在面对尿潜血的情况时,患者应保持冷静,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尿液培养、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潜在的病因。同时,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用药情况及生活习惯,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也有助于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身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能够有效降低尿潜血及相关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