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潜血是怎么回事

2024.12.17 15:22

尿潜血是指在尿液中检测到微量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但肉眼无法看到血液的现象。这通常通过尿液分析来发现,常见于尿液常规检查中。尿潜血的出现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涉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

尿潜血的原因可以非常复杂,可能与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肿瘤、肾脏疾病等有关。例如,尿路感染会导致尿液中出现红细胞,通常伴有其他症状如尿频、尿急和疼痛等。肾小管或肾小球的损伤也可能导致尿潜血的出现,常见于肾炎等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高血压,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尿潜血的出现。除了这些病理原因,剧烈运动、饮食因素如食用某些食物或药物也可能导致尿潜血的假阳性结果。尿潜血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具体原因。

在发现尿潜血后,患者应注意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尿液培养、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或CT扫描以及血液检查等,以帮助确定潜在的病因。同时,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家族史以及近期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合理饮食,定期体检,都是预防尿潜血及相关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尿液颜色异常或伴随其他症状,如疼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尿潜血虽然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但通过及时的检查和合理的生活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有效管理和治疗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