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骨关节退行性疾病

2025.07.29 15:21

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逐渐磨损和退化,通常伴随有关节周围的骨骼、软组织的变化。这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但也可能影响年轻人,尤其是那些有过关节损伤或负重过大的个体。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肿胀以及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在病理机制上,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肥胖、年龄、关节过度使用以及外伤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减弱,导致软骨逐渐变薄,关节间隙变窄,最终可能导致骨头直接接触,产生疼痛和炎症反应。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MRI可以帮助明确诊断,通常可以观察到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等特征性改变。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在严重情况下的手术干预。适当的锻炼和体重管理对减轻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关节的保护和保健至关重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度进行关节活动,选择低冲击的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有效减轻关节负担。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对关节的额外压力,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饮食方面,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而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则可能减缓退行性变化的进程。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关节问题,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个体,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能够帮助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