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拔罐后皮肤黑是血瘀吗

2025.07.09 08:32

拔罐后皮肤发黑通常被认为是血瘀的表现之一。拔罐通过负压吸引作用于皮肤和浅层肌肉,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破裂,血液渗出到皮下组织形成淤血。这种淤血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离经之血,是血瘀证的典型外在征象。皮肤颜色变化从鲜红、暗红到紫黑,程度与局部气血瘀滞程度相关,颜色越深往往提示瘀滞越重。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拔罐后皮肤变黑实质是皮下出血的反应。负压作用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外渗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肤色加深。这种现象与局部微循环状态密切相关,血液循环较差者更易出现明显色素沉着。中医将这类表现归为瘀血内停的范畴,认为反映经络不通或气血运行不畅,常见于慢性疼痛、寒湿痹症等病症。临床上可通过观察罐印颜色、形态辅助判断体质状况,如紫黑色罐印多提示寒凝血瘀,伴有青紫斑块则可能为气滞血瘀。

进行拔罐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拔罐导致过度刺激。皮肤敏感者应缩短留罐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为宜。凝血功能障碍、皮肤破损或严重水肿者禁用拔罐疗法。拔罐后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防止寒邪入侵加重瘀滞。若罐印持续两周未消退,或伴随剧烈疼痛、水疱等异常反应,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病理因素。日常可配合热敷或轻柔按摩促进淤血消散,但切忌用力揉搓以防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