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黏膜损伤会有什么危害

2025.02.23 12:28

胃黏膜损伤可导致胃痛、消化不良、胃出血、增加胃癌风险、影响营养吸收。具体分析如下:

1.胃痛:胃黏膜损伤后,胃黏膜下的神经末梢暴露,胃酸等刺激物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就会引发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隐痛、胀痛或刺痛,在进食后或空腹时都可能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消化不良:胃黏膜是消化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损伤后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胃黏膜分泌的消化液减少,胃的蠕动能力也可能下降,导致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和研磨,从而出现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3.胃出血:胃黏膜损伤严重时,黏膜下的血管可能破裂出血。少量出血可能表现为黑便,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能会出现呕血现象,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血性休克。

4.增加胃癌风险:长期的胃黏膜损伤,如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持续作用,胃黏膜细胞不断受到刺激和损伤,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逐渐发展为胃癌。

5.影响营养吸收:胃黏膜损伤会干扰胃内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一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初步消化在胃内进行,胃黏膜损伤后,这些营养物质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分解,进而影响到小肠对营养物质的进一步吸收,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吸烟,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积极治疗胃部疾病,防止胃黏膜进一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