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什么是黄体破裂

2025.04.02 17:19

黄体破裂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中,卵巢内黄体因各种原因发生破裂,导致腹腔内出血或剧烈腹痛的病症。黄体是排卵后由卵泡壁细胞形成的临时内分泌腺体,主要分泌孕激素以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性。黄体破裂多发生在黄体期,即排卵后至月经来潮前的一段时间,是妇科急腹症之一。

黄体破裂的常见原因包括剧烈运动、性生活、腹部外伤或黄体本身血管异常等。在黄体期,黄体内血管丰富且脆弱,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破裂。破裂后,血液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急性腹痛。疼痛通常位于下腹部,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严重时,腹腔内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危及生命。诊断黄体破裂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超声检查和腹腔穿刺等手段。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或卵巢异常,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有助于明确诊断。

黄体破裂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对于出血量少、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止血药物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出血量大、症状严重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通常采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止血,必要时切除破裂的黄体。预防黄体破裂的关键在于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外伤,尤其是在黄体期。若出现突发性下腹痛,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卵巢异常,降低黄体破裂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