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硬膜下积液是怎么回事

2025.01.02 14:38

硬膜下积液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脑萎缩、外伤、炎症、脑脊液循环障碍、肿瘤等。具体分析如下:

1.脑萎缩:脑萎缩可导致蛛网膜下腔扩大,从而引起硬膜下积液。脑萎缩常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脑组织体积减小,蛛网膜下腔相对增宽。这种情况下,一般积液量相对较少,多为慢性过程。通常不需要特殊的外科干预,主要是针对脑萎缩的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如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改善脑血液循环,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等。

2.外伤:头部外伤后,蛛网膜可能破裂,脑脊液经破裂处流入硬膜下腔,形成硬膜下积液。外伤引起的硬膜下积液可在伤后不久出现。如果积液量较少,可先进行保守观察,定期复查头颅CT等检查。若积液量逐渐增多或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等,则可能需要进行钻孔引流等手术治疗。

3.炎症:颅内感染性炎症,如脑膜炎等,可使蛛网膜通透性增加,脑脊液分泌增多并渗入硬膜下腔。炎症导致的硬膜下积液多伴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等症状。需要针对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如果积液量较大且不易吸收,也可能需要外科干预。

4.脑脊液循环障碍:当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时,脑脊液在局部积聚,可导致硬膜下积液。例如先天性脑积水、脑室系统梗阻等情况。这种病因导致的硬膜下积液往往与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失衡有关。需要明确梗阻的部位和原因,可能需要进行手术解除梗阻,如脑室-腹腔分流术等,以恢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

5.肿瘤:颅内肿瘤可压迫周围组织,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同时肿瘤本身也可能分泌液体,从而导致硬膜下积液。肿瘤引起的硬膜下积液往往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癫痫发作等。治疗主要针对肿瘤本身,如手术切除肿瘤、放疗、化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有上述相关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神经系统症状的变化。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硬膜下积液等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