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足跟痛

2025.07.29 15:21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通常表现为足跟部位的疼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静止后首次站立时疼痛感最为明显。这种疼痛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导致走路时的不适,甚至影响到运动和工作。足跟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跟腱炎、足底筋膜炎、骨刺等。

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跟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是由于足底筋膜的过度拉伸或损伤引起的。足底筋膜是一条连接脚跟和脚趾的韧带,长期的过度使用或不当的鞋子选择可能导致其发炎,进而引发疼痛。跟腱炎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因,跟腱连接小腿肌肉和脚跟,过度使用或受伤可能导致其发炎。骨刺则是由于长期的压力和摩擦,导致骨骼在足跟部位形成的钙质突起,虽然骨刺本身不一定会引起疼痛,但它可能会刺激周围的组织,引发不适。除了这些常见原因,肥胖、平足、高弓足等生理因素也可能增加足跟痛的风险。适当的运动、合理的休息和穿着合适的鞋子是预防和缓解足跟痛的重要措施。

在面对足跟痛时,及时的处理和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走动,给足部充分的休息时间。其次,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高跟鞋或鞋底过硬的鞋款,建议选择具有良好支撑和缓冲功能的运动鞋。适当的拉伸和加强足部及小腿肌肉的锻炼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增强足部的稳定性。在疼痛加剧时,可以考虑冰敷以减轻炎症和肿胀,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可能是必需的。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减轻足跟痛的发生。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足跟痛的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和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