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便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

2025.02.23 12:28

大便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大便性状、显微镜检查、隐血试验、病原体检测、大便脂肪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大便性状:大便的性状能够反映肠道的健康状况。正常的大便为成形软便。如果大便干结可能是便秘或者摄入水分过少;若呈稀水样便,可能是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或者消化不良等情况;糊状便可能与肠道功能紊乱有关;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2.显微镜检查:这一检查主要观察大便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细胞、寄生虫卵等。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肠道炎症,如肠炎等;红细胞增多可能是肠道出血性疾病,像肠息肉、结肠癌等。发现寄生虫卵则可明确寄生虫感染的类型,如蛔虫卵、绦虫卵等,有助于针对性的驱虫治疗。

3.隐血试验:隐血试验用于检测大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阳性结果可能是由于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虽然出血量可能很少,但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早期信号,如胃癌、结肠癌等。另外,一些非肿瘤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息肉等也可能导致隐血试验阳性。

4.病原体检测:主要检测大便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例如检测出志贺氏菌可确诊细菌性痢疾;检测到轮状病毒则可能是轮状病毒肠炎。明确病原体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如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等,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5.大便脂肪检查:主要用于判断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如果大便中脂肪含量过高,可能是胰腺疾病、肝胆疾病或者小肠吸收不良等情况。例如慢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胰液等消化液分泌不足,脂肪消化不完全,就会导致大便中脂肪增多。

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时,检查前应避免食用动物血制品、肝脏、菠菜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食物,尽量保持正常饮食和作息规律,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正确采集大便样本,确保样本的新鲜度和采集量符合要求,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