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

2024.12.16 16:52

尿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尿液的外观、比重、pH值、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等指标。

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肾脏功能、泌尿系统健康以及全身性疾病的早期筛查。首先,尿液的外观可以反映出是否存在异常,如浑浊、血尿或颜色异常等。比重则可以评估肾脏的浓缩能力,正常范围一般在1.005到1.030之间。pH值的测定有助于判断尿液的酸碱性,正常范围通常在4.5到8.0之间。蛋白质的检测是判断肾脏是否存在损伤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或仅含有微量蛋白。葡萄糖和酮体的存在可能提示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则有助于评估肝脏功能及胆道系统的健康。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可以反映泌尿系统是否存在感染或损伤。上皮细胞、细菌等检测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尿液的成分及可能的病理变化。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首先,应选择清晨第一次排尿的尿液进行检查,因为此时尿液浓缩,能更准确地反映身体的状况。其次,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以免影响尿液成分。饮食方面,某些食物如甜菜、胡萝卜等可能会影响尿液的颜色,建议在检查前避免食用。女性在月经期间应避免进行尿常规检查,以免受到月经血的干扰。对于正在服用药物的患者,需告知医生所用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尿液的成分和结果。尿液应尽快送检,通常在取样后两小时内进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通过遵循这些注意事项,可以提高尿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评估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