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新生儿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新生儿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主要与新生儿肠道发育不完善、卫生条件差、免疫力低下、喂养不当、母婴传播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发育不完善:新生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较弱,肠壁通透性较高,侵袭性大肠杆菌容易侵入肠道黏膜并繁殖,引发炎症。这是由于新生儿肠道的生理结构尚未完全成熟,黏膜上皮细胞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在护理方面,要尽量保持新生儿肠道功能的稳定,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促进肠道功能的逐步完善。

2.卫生条件差:如果新生儿周围的环境卫生不佳,例如居住环境脏乱、尿布更换不及时等,容易滋生大量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就可能趁机感染新生儿肠道。在日常生活中,要确保新生儿生活环境的清洁,经常对新生儿的用品如奶瓶、衣物等进行消毒,尿布要勤换,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3.免疫力低下: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功能较弱,难以有效抵御侵袭性大肠杆菌的入侵。使得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病。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因为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如免疫球蛋白等。

4.喂养不当:如果喂养的奶液被侵袭性大肠杆菌污染,或者喂养的量、频率不合适,都可能导致新生儿肠道功能紊乱,增加感染的风险。例如,奶液保存不当滋生细菌,或者过度喂养导致消化不良。喂养时要确保奶液的清洁卫生,严格按照配方奶的冲调说明进行操作,同时注意喂养的量和频率要适合新生儿的需求。

5.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感染了侵袭性大肠杆菌,在分娩过程中或者产后亲密接触时,可能将细菌传播给新生儿。母亲在孕期要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感染。产后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在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避免带新生儿到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