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老年人颅内压增高应该怎么护理

2025.08.11 14:18

老年人颅内压增高的护理需保持头部抬高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密切监测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加重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增加颅内压。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头部抬高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将床头抬高30度有助于减少颅内静脉淤血,降低颅内压力。护理过程中需确保体位稳定,避免频繁变动头部位置。使用软枕支撑颈部,防止颈部过度屈曲或扭转影响血流。翻身时需动作轻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压力波动。长期卧床者需定时调整姿势,预防压疮发生。

2.密切监测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意识模糊或昏迷,需定期评估反应能力及言语表达。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对称,异常变化可能提示脑疝风险。记录每小时尿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使用镇静类药物掩盖病情表现。夜间加强巡视,防止突发状况延误救治。

3.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加重脑水肿:每日液体摄入量需严格限制在1500mL以内,以平衡电解质为前提。优先选择高渗溶液如甘露醇快速脱水,但需监测肾功能防止损伤。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轻度负平衡状态。饮食以低盐高蛋白为主,减少水分潴留。静脉输液速度需均匀控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输入。

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管。定时吸痰清除分泌物,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刺激。室内湿度维持在60%左右,减少呼吸道干燥。出现呼吸节律异常需立即给氧,氧流量控制在2-4升/分。避免使用高浓度氧气导致血管收缩加重缺血。

5.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增加颅内压:指导缓慢深呼吸代替剧烈咳嗽,必要时雾化稀释痰液。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辅助排便,禁止强行用力。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情绪激动可能引发血压骤升,需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

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环境温度稳定在20-24℃,过高可能加重脑代谢负担。所有操作需集中进行,减少频繁干扰患者休息。家属需学会识别头痛加剧、喷射性呕吐等危险信号。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脱水剂剂量。康复期逐步增加被动肢体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