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溶血性肠炎

2024.11.19 09:21

溶血性肠炎是一种因多种因素导致肠道发生溶血反应,并伴有炎症的疾病。

溶血性肠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从病因上看,某些细菌感染是常见因素,比如大肠杆菌等产生的毒素可能破坏肠道黏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红细胞渗出血管并发生溶血。另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溶血性肠炎,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红细胞和肠道组织,使得红细胞破裂溶解,同时肠道出现炎症反应。在这种疾病状态下,肠道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严重时还会有溃疡形成。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腹痛、腹泻,腹泻的粪便可能带有血性物质或者呈现暗红色,还可能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性症状。

对于溶血性肠炎患者,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肠道的负担,进一步刺激肠道黏膜,使病情恶化。患者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身体疲劳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不利于身体对抗疾病。如果是感染因素导致的溶血性肠炎,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患者使用的餐具等生活用品要及时消毒。如果病情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或者接受其他必要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