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中药灌肠注意事项

2025.01.18 14:13

中药灌肠有肛管选择、药液温度、灌肠深度、灌肠速度、患者体位这几方面注意事项。具体分析如下:

1.肛管选择: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肛管。一般来说,肛管不宜过粗或过细。过粗可能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甚至造成肠道损伤;过细则可能导致药液流出不畅。合适的肛管能够保证药液顺利注入肠道,减少患者痛苦并提高灌肠效果。

2.药液温度:药液温度要适宜。温度过高可能烫伤肠道黏膜,引发炎症等不良反应;温度过低则可能引起肠道痉挛,导致患者腹痛、腹胀等不适。通常将药液温度控制在38-40℃较为合适,接近人体体温,这样能减少对肠道的不良刺激。

3.灌肠深度:灌肠深度需恰当。过浅可能使药液不能到达有效部位,影响治疗效果;过深则可能对肠道造成不必要的刺激或损伤。一般插入深度在15-20cm左右,这个深度能确保药液在肠道内较好地分布,发挥药效。

4.灌肠速度:灌肠速度要适中。速度过快会使肠道短时间内承受较大压力,容易引起患者腹胀、腹痛,甚至可能导致药液反流;速度过慢则可能使药液温度降低,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一般以每分钟100-150滴为宜。

5.患者体位:患者体位很重要。通常采用左侧卧位,这样有利于药液借助重力作用顺利流入肠道。如果患者体位不当,可能会使药液在肠道内分布不均匀,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药液流出。

在进行中药灌肠前,要向患者操作过程,取得患者配合。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感染。灌肠后要让患者保持合适体位一段时间,以利于药液吸收。